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 

 

每首音樂皆有情緒及記憶,串在一起就變成故事。

 

受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經典散文《如果在冬夜‧一個旅人》一書為啟發,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有與音樂相關的故事,開唱片行的人如何成為「選樂者」,聆聽音樂的人如何成為「愛樂者」,在生活裡與音樂相遇。

 

本次我們將邀請三位不同身份的愛樂人與唱片行相遇,在彼此熟悉或不熟悉的場域裡,分享對唱片行的記憶與感受,在日常、移動或旅途中,印象深刻亦或私密的聲音場域。

 

ON AIR 音樂包包,猶如蒐藏記憶的載體,收納人們的東西,映出人物的個性,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,就像音樂於生活中如影隨形。

 

 

 

 

dato:

 

唱片行就是花光我零用錢的地方!我雖然住在高雄岡山小小的鎮,但小時候就有玫瑰唱片、大眾唱片與另一間獨立唱片行,高中畢業之前是唱片發行還很輝煌的年代,除了華語流行音樂,也會聽 J-POP 與西洋音樂,像「新好男孩」與「小甜甜布蘭妮」,是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
 

 

Mykal:

 

我最早開始買卡帶是從夜市唱片攤,而且我買的是更大的卡匣(一秒暴露年紀),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唱片行就是公館宇宙城,另一家就是西門町的佳佳唱片行。高中開始聽很多重金屬搖滾,那個年代只有佳佳唱片行會從國外進口原版西洋音樂專輯,所以會常在下課後去 中華商場。大學時出現第三家重要的唱片行,就是公館玫瑰唱片,從這裏開啟我當唱片行 buyer、寫音樂文字、接著到唱片公司工作,公館玫瑰唱片就是我的音樂事業重要起點。

 

 

 

dato:

 

小時候會去書局買進口的日本偶像音樂雜誌《Myojo》,看不懂日文也只看漢字,也會聽黃子佼、吳建恆的音樂節目,再買些「禾臣唱片」翻版 CD,建立起我對 J-POP所有的知識。到台北讀大學後,就很常去公館逛玫瑰、大眾以及誠品音樂館。

 

 

Mykal:

 

唱片行當然是重要來源,不過這樣聊下去年代感的差異就出來了,我在公館玫瑰工作時大眾唱片行甚至還沒出現呢,那時跟玫瑰敵對的另一家大唱片行就是台大對面的「派地」,兩家店都是在拼一塊錢兩塊錢的價差。

 

 

 

dato:

 

因為我念廣播,大學時對音樂的渴求更強烈,那也是濱崎步、宇多田光正在

大紅的時代,只要有誰出新片,大學下課後就會跟同學一起殺去唱片行搶購進口版新專輯,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分享音樂,但現在已經不會出現大家相揪去唱片行買專輯這種行為了。

 

 

Mykal:

 

大頭的狀況是跟朋友相約去唱片行,我比較多的情況,則是因為在唱片行工作而認識很多愛音樂的朋友,例如在公館玫瑰時認識了 CiaCia,當時她還沒出道,就是來找音樂,就覺得怎麼有那麼正的樂迷!後來董事長的金剛也是這樣認識持續到現在的朋友。

 

 

 

Mykal:

 

唱片設計當然很重要。回到我進入唱片行那個年代來看,台灣有一個全球唯一的文化就是「側標」,我開始做兩件事情,一是做「音樂分眾」,那時連 TOWER RECORDS 都還沒這麼做;另一件事就是「撰寫介紹文字」,以前側標只會出現在流行音樂,但我發現很多想找特定類型的樂迷會不知所措,因此我開始寫一些小眾音樂類別的專輯介紹,貼上封面,提供樂迷參考。當年公館玫瑰有個重要福利,就是可以讓消費者試聽,另一個德政則是老闆每天讓員工帶一張專輯回家,他會要求員工聽音樂懂音樂,才能介紹給客人。

 

 

dato:

 

側標真的很重要,我就會仔細閱讀在 J-POP 上的曲目介紹小字,或是從雜誌裡認識樂團、記得音樂專輯的封面,再去唱片行尋找。當初在雜誌上寫介紹的編輯,都算是帶我開始認識音樂的神人。當然以前以會冒險靠封面買唱片,但踩雷的經驗也有,我就當作支持樂團好了。

 

 

 

dato:

 

東京中目黑的「waltz」,一家氣質非常好的卡帶與黑膠專門店,像是音樂人聖地,逛起來很開心;另外推薦一家曼谷唱片行,位在住宅區民宅一樓,我完全無法遇到會遇到什麼,進去時問老闆有沒有 Phum 的專輯,他立刻拿出來放到專業音響給我試聽,感覺很像是去一個愛音樂的朋友家作客,最後我買了一張 Phum 的簽名版卡帶,就像買到一個旅行中的聲音紀念品,這裡感覺很像台灣的元氣唱片行!

 

 

Mykal:

 

我推薦東京代官山「Bonjour Records」。日本唱片行有兩種類型,一是很大眾類型可以自己去挖寶的;另一個就是像 Bonjour Records 、JET SET 這種中小型的店,回到選品店邏輯,如何建立這間店的個性或品味,當你面對不認識的專輯時,可以信任這間店而願意盲購。我特別提「Bonjour Records」,因為它可說是我心中一家唱片行的理想樣貌,所有與音樂生活相關的東西都可在這找到,從音樂專輯、書籍、服飾、也出了自有品牌風格小物,以自有品牌為主軸串起周邊生活,對我來說是一間很特別也很重要的唱片行。

 

 

 

 

dato:

 

我發現原來大家對實體唱片還是有需求的。幾年前去日本奧能登國際藝術祭時,地陪帶我去一家當地的小小二手唱片行,我很驚訝在這天涯海角也有唱片行!裡面都是不認識的西洋音樂唱片,我當時隨便硬買,作為支持地方的唱片行,我在國外遇到唱片行也都會購買唱片當成行動上的力挺,對於這些老闆們的勇氣與熱情,我非常敬佩。

 

 

Mykal:

 

我想從三年前我為什麼會重開這家店,來看唱片行的存在。有一部分其實是自私的,我希望透過唱片行產生更多跟人的實際連結與交流。

 

以前店鋪暫停營業是因為工作太忙,但在停止開店的那三年裡,我發現自己對新事物的追求越來越被動,過度依賴串流平台大數據演算的推播,後來覺得這件事情很可怕,以前我們可以去找出喜歡的音樂,建立自己聆聽的音樂脈絡,這是很重要的事,當我發現我對脈絡的梳理出現問題,那是很可怕的,所以我想再從頭開始,再一次梳理脈絡,建立我聽音樂的新狀態,因此重開唱片行就是一個重要原點。

 

第一,對中小型的店來說,要建立個性與品味,進貨就需要挑選,所以我必須主動去聽很多音樂,找出我想推薦的,這會讓我從「被推播」回到主動,這會讓我感到安心;第二,當有人進來唱片行逛、或透過網路詢問,都是經由這個場域所產生的交流,我會知道對實體有需求的人在想什麼,而不是社群媒體上很空虛的幹話。在那麼多新發行的音樂裡,要怎麼幫助大家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,那就是一個很好的互動連結,它讓我在聽音樂時,可以再次回到自己喜歡自己的狀態。唱片行的存在,對我而言就是這樣重要的一件事。

 

 

 

 

Mykal:

 

我會帶光碟機。雖然現在很多數位音樂,但日本還是發行很多實體 CD,而且我當DJ 時需要放歌,因此會有轉檔到電腦的過程,CD 音質還是比數位音質好很多,所以我的背包都會帶著電腦與外接光碟機,這是我存放音樂的方法。

 

 

dato:

 

近期旅行時我一定會帶著藍牙喇叭!但以前的我真的會帶一包 CD 與 Player 出門,現在就會自己透過串流平台做歌單,而且我很常一個人旅行,在飯店時就會播放自己的歌單,至少讓旅途中回到一個人的狀態時,在一個陌生的密閉空間裡,還有自己喜歡的音樂可以陪伴。

 

 

 

 

dato:

 

我想問 Mykal 近期賣最好的一張專輯是什麼?

 

 

Mykal:

 

今年就是《少年吔,安啦!》修復版黑膠重發,可用賣爆來形容,經典重發的黑膠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跑。我發現很多唱片發行後乏人問津,但很多人卻會喜歡搶預購,所以「開團預購」總是比「本日上架」銷售量更好,可能就是消費心理要喊「+1」的心態。開預購確實會產生實際互動,讓我了解消費者的需求;另外就是果有台灣沒發行的新片,但我聽了很喜歡、主動介紹並且開預購,有人看了會想預購,就會讓我覺得很開心。

 

_

 

Mykal

 

我想問 dato 的是「做歌單」這件事情,是不是大家對情境類的歌單有比較多的需求?

 

 

dato:

 

以前工作是歌單策展與社群管理,我發現大家對歌單情境十分要求,例如咖啡店、工作、舒眠這些情境歌單就是不敗的主題,如果寫日文 J-POP 民謠可能沒人聽,但抓了一個情境氣氛出來就容易被收藏。現在確實很多人習慣仰賴專家指南,當你信任一個人的音樂品味時,就會更容易投入情境產生黏著。但其實我也很少聽別人的歌單啦,我只喜歡聽自己建立的歌單就是了!(笑)

 

 

 

 

Mykal:

 

第一個就是我的唱片行、還有海邊,以及日本街頭。

針對這次企劃,我要推薦的三張專輯如下:

  1. James vs Nigo《Ape vs Mo’Wax》  
  2. Night Tempo《Ladies In The City》
  3. George Fitzgerald《Stellar Drifting》

 

 

dato:

 

我推的聲音基地是:

  1. 日本東京:中目黑 waltz(唱片行)
  2. 葡萄牙波多:路易一世大橋下(坐在那裡聽了半小時的街頭樂團演唱)
  3. 泰國清邁:每一間咖啡店(坐在清邁咖啡店裡,咖啡機運作的聲音混搭老闆播的歌,什麼我都覺得好切題好好聽)

 

 

 

  • dato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
  1. SIDOLI x SYNDRO《ON AIR》Sacoche • CD Size              
  2. Bangkok Balter Club 卡帶          
  3. 面紙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  4. 零錢包
  5. 底片          
  6. 底片相機
  7. 托特包             
  8. 藍芽音響 
  9. CD x 2

 

  • Mykal:     
  1. SIDOLI x SYNDRO《ON AIR》Tote Bag • Record Size
  2. MP3
  3. James vs Nigo《Ape vs Mo’Wax》黑膠
  4. 全罩耳機
  5. Macbook
  6. UNKLE – The Road 隨身碟專輯